他虽已经从原单位退下来,但依然在基层矛盾调解一线发挥余热,积极展现专业能力,在人民调解组织中担当重任;他倾注心血,为基层群众解难题;他既是患者眼中的“老娘舅”,也是医患纠纷中的一副“良药”……他就是市司法局原调研员,现任市司法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(简称“医调委”)常务副主任的陈俊杰。
2014年,我市筹备成立专业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——市医调委,承担市主城区(安次、广阳、廊坊开发区)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法律咨询、调解以及宣传医事法学的职能,旨在为医患双方搭建和谐对话、平等协商的平台。
市医调委成立后聘用陈俊杰为常务副主任,主持日常工作。虽然在市司法局从事人民调解行政管理工作多年,但是如何处理医疗纠纷,于陈俊杰而言却是全新的、陌生的,他感觉压力很大。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,他坚持从头做起,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规、医疗损害法律责任的资料进行学习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制定了调解工作实施办法、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,明确了接待咨询、纠纷受理、调解实施、协议签订、协议履行、立卷归档等操作程序。
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、补充和完善,形成了包括“调解法律规范”“调解行为规范”“调解文书规范”等在内的一整套《廊坊市医调委规范化管理手册》,使市医调委工作一起步就走上了规范化的运行轨道。
多年来,市医调委秉承公平正义理念,以充分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、不当和事佬抹稀泥为宗旨,坚持公心搞调解,对患方的无理要求、高额索赔不迁就,对院方应承担的过错责任不袒护。
“医疗纠纷调解追求的最终效果应该是‘双赢’,而非一方的胜诉或败诉。”多年的调解实践工作中,陈俊杰和医调委其他成员坚持准确理解立法本意,把损失赔偿与心理疏导相结合,解疑释惑,情、法、理并用,缓解对抗情绪,缩小认识分歧。由于医调委调处纠纷启动程序灵活,方便快捷,调解周期短,公平公正,节约了诉讼成本,赢得各方信任,所以辖区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争议后,大多数当事人首选申请医调委解决。
医疗纠纷专业性很强,但市医调委成立以来调解结案的纠纷中,很多没有鉴定结论,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为此,陈俊杰等坚持运用专业知识,依据医疗规范提出“医疗损害分析评判意见”,酌定院方是否存在过错并承担责任,使双方达成和解。数据显示,每年大约有10余起医疗争议因院方没有过错,患方撤回调解申请。市医调委受理的纠纷中有26起疑难纠纷,历时最短的2年,最长达20年。陈俊杰等坚持把维护医疗秩序稳定放在第一位,通过大量工作,使26起纠纷全部案结事了。
市医调委成立10年多来,共调解案件480余件,涉及赔偿金额3200余万元,纠纷受理率和协议履行率达到100%。经医调委调解的案件,无一反悔,收到医患双方表示感谢的锦旗30多面。2017年5月,司法部授予廊坊市医调委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”称号。2020年11月,廊坊市医调委被国家卫健委、中央政法委、高法、高检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司法部等11部委表彰为“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先进集体”。陈俊杰分别于2020年被司法部表彰为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”,2023年被省人民调解员协会聘为“全省人民调解专家”,2025年2月被评为“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
“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,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。”这是陈俊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也是他多年来与患者沟通顺畅、调解成功率高的切身感受。